琼瑶走了,消息像潮水一样涌来,把我淹没在回忆里。
可不是嘛,谁的青春里没几滴琼瑶式的眼泪?
我记得很清楚,中学那会儿,一下课就往租书店跑,琼瑶的小说一本接一本的看,看得废寝忘食,上课也魂不守舍,净想着书里的情节。
现在想想,那会儿的自己真是又傻又天真。
可现在,斯人已逝,那份青春的悸动,也只能留在回忆里了。
说回琼瑶的故乡衡阳,我大学时还真去过一次。
衡山,南岳大帝的道场,香火鼎盛,云雾缭绕,真像琼瑶小说里的仙境一般。
当时只顾着爬山祈福,完全不知道兰芝堂的存在,现在想想真是遗憾。
如果早知道,肯定要去看看,感受一下琼瑶童年生活的气息。
陈华荣讲述的琼瑶三次返乡,每次都像一幅画,鲜活地展现在我眼前。
六岁的琼瑶,在兰芝堂里跑来跑去,和弟弟捉迷藏,那清脆的笑声,仿佛还在耳边回荡。
她还会跟着弟弟偷偷爬上凳子,去够挂在高处的糖果盒,脸上沾满白糖,像个小花猫。
这场景,像极了小时候的我,也是个贪吃鬼,经常趁大人不注意,偷吃糖罐里的冰糖,那种甜滋滋的味道,至今难忘。
第二次返乡,画风突变,笼罩在战争的阴霾之下。
一家人在兰芝堂团聚,却充满了不安与惶恐。
琼瑶的爷爷八十大寿,摆流水席,请戏班子,表面热闹非凡,可内心的焦虑却挥之不去。
琼瑶不小心掉进水田,弄脏了唯一一件好衣服,她母亲连夜清洗,就为了第二天女儿能体面地见客。
这细节,多么让人心酸,也让我体会到,在那个动荡的年代,即使是简单的快乐,也显得弥足珍贵。
第三次返乡,已是1989年。
琼瑶功成名就,成了家喻户晓的作家。
这次回家,不再是躲避战乱,而是衣锦还乡。
乡亲们夹道欢迎,修路架桥,表达对她的敬意。
琼瑶也捐资助学,回馈家乡的养育之恩。
这种浓浓的乡情,真的让人感动。
三次返乡,跨越了数十年,见证了琼瑶人生的起伏,也见证了时代的变迁。
从天真烂漫的童年,到颠沛流离的少年,再到功成名就的中年,每次回家,心境都不同,感受也不同。
不变的是,对故乡那份深深的眷恋。
“回首衡阳,遥望湘江;白云深处,是我故乡……”这首《寄白云 思故乡》,字字句句都浸透着游子对故乡的思念。
李谷一在晚会上演唱这首歌时,琼瑶和她紧紧相拥,台下很多人潸然泪下。
这场景,我想,在场的每个人都会被深深触动吧?
即使远在台湾,琼瑶也一直心系家乡。
即使因病无法参加第三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,也依然发来贺信,表达对家乡的关注与热爱。
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怀?
这是一种根植于血脉的羁绊,无论走到哪里,都无法割舍。
琼瑶虽然离开了,但她留下的作品,和她对家乡的爱,将永远被我们铭记。
她的故事,也引发了我对故乡的思念。
有多久没回家了?
有多久没和父母好好聊聊了?
也许,是时候回去看看了。
本文仅用于传播正能量苏州医疗保险,不涉及任何低俗或违规内容。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,我们将立即删除。